cookieOptions = {...}; .豈止 Amazon Go!全球九個無人零售方案詳解(附技術解讀)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How Does Amazon Go Work? Change the way you Shop!






源:RFID世界网 作者:徐永红 


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去年推出Amazon Go無人商店,其「即拿即走,免排隊」的超前購物體驗,一經發佈便廣受業界矚目,一時之間,無人商店儼然已成為全球零售業的一種新趨勢。

反觀中國市場,新零售勢頭正方興未艾,行業對新技術、新應用尤為飢渴,加上中國市場堪稱全球領先的行動支付態勢,一時之間,無人商店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筆者將全球九大無人商店方案,進行匯總整理,並對其所採用的技術,進行瞭解與解讀。

大名鼎鼎的Amazon Go


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除了顧客無需結賬,即買即走,免去了顧客排隊的苦惱外,Amazon Go跟普通的零售店幾乎沒有區別,其商品擺設與普通零售店亦基本一致,主要銷售即食早餐、午餐和晚餐,以及每天新鮮的小點心。此外還包括麵包、牛奶、手工奶酪和本地製作的巧克力等。

Amazon Go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消費者在進入Amazon Go進行購物時,首先需要一個亞馬遜帳號,並在自己的智慧手機上,安裝亞馬遜的應用軟體,用戶打開手機,並進入商店後,在入口處會對顧客進行人臉辨識,確認用戶身份。

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留,並選擇商品時,攝影機會捕捉並記錄,顧客拿起或放下的商品,同時,置於貨架上的攝影機會透過手勢辨識,判斷顧客是否將貨物置於購物籃,還是只是看看然後放回原處。


  
  
對於用戶購物資訊的統計,則是透過貨架上的紅外線感測器、壓力感應裝置(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載感測器(用於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用戶所採購的商品數據,會即時傳輸至 Amazon Go商店的資訊中樞,不會有任何延遲,顧客付賬時,直接離店就可,感測器會掃描並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同時自動在消費者的賬戶上,結算出相應的金額。

Amazon Go最大的亮點,是顧客拿走或者放回物品的同時,用戶手機裡的系統(該系統與Amazon Go商店的資訊中樞,無延遲地,同步進行更新)會自動更新清單,然後用戶直接離開商店即可。

從技術上講,Amazon Go主要運用了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和傳感器融合技術,這三項技術幾乎都是,當下最為熱門先進的技術了,筆者認為,這些先進技術的大規模實施,肯定會造價不菲,相信這也是當前Amazon Go沒有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Amazon Go原定於今年7月落地的計劃,因技術原因被延期)。

據悉,早在2013年、2014年,亞馬遜就提交了兩份核心專利,即「偵測物體互動和移動」(Detecting item interaction and movement)和「物品從置物設備上的轉移」(Transitioning items from the materials handling facility),現在看來,正是這兩項專利技術促成了Amazon Go的誕生。

一般而言,如果從顧客的角度,來判斷購買行為,顯然會非常複雜,但從貨架的角度來看,就要簡單得多,此時的核心動作只有兩種,即拿走或放回,Amazon Go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貨架前的攝影機,會採集用戶手在進入貨架平面前的圖像,當用戶手在貨架上拿上商品離開時,此時的圖像亦會被採集,然後將兩次採集的圖像進行對比,判斷出用戶是拿出貨物,還是放入貨物。

前述只探討了物品的拿出與放回,那麼如何判斷被拿出,或者放回的物品是什麼呢?對被拿走的商品,可分兩種情況,即物品處於原本所在的位置上,此時商品直接被標識於系統中,只需利用感測器,即可感知到該物品被拿走;

當商品與原本位置不一致時(透過圖像辨識該位置,與現有商品不一致時),儘管Amazon Go系統會對錯放商品,進行圖片對比檢索(與數據庫內的圖片進行比較)辨識,但Amazon Go此時往往無法很好地對商品進行辨識,這是Amazon Go的一個BUG,當然出現這種情況時,Amazon Go會提醒工作人員,將商品放回正確的位置了。

最後,Amazon Go內的商品,是如何實現與人關聯的?這就需要依靠室內定位技術。Amazon Go定位依靠的是圖像分析,以及音頻來實現的,首先透過店內的攝影機,檢測用戶及其方位,同時商店貨架或者天花板內的多個音頻,根據各聲音時差,分析出用戶的位置,此外,用戶手機的GPS,以及WiFi信號,亦能協助定位的實現。

需要說明的是,Amazon Go目前定位上,存在一些技術問題,比如較多顧客擁擠在一個區域時,此時的圖像分析會對系統GPU形成高負荷,而其他定位技術,亦會因精度問題導致誤差,此時定位的可靠性會大打折扣,這也是後續Amazon需要持續解決的問題。

Amazon Go採用的機器視覺辨識、深度學習算法和傳感器融合等技術,都是目前最前沿的新興應用技術,Amazon在無人商店領域的技術累積可謂全球領先,但正是這些領先技術的加持,使得Amazon Go造價不菲(據業內專家透露,一個Amazon Go可能需要千萬美元級別的投入),儘管如此,Amazon Go依然存在如前文所言的諸多缺陷亟待解決,因此,Amazon一再宣佈延遲Amazon Go的落地時間。

講到這裡,有人可能要問了,Amazon Go為什麼不採用RFID呢?這樣的話,Amazon Go的諸多BUG就被很好解決了,聰明如Amazon這般,不可能沒有想到過利用RFID技術,之所以沒有,Amazon肯定有自身的戰略考量,個中緣由,恐怕得去問傑夫·貝佐斯了。

任小楓

順便八卦一下,目前,Amazon Go 的項目負責人任小楓已從Amazon離職,加盟阿里巴巴在西雅圖的分部,擔任iDST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英雄所見略同,阿里巴巴顯然也在加大在無人商店領域的佈局力度!

阿里淘咖啡
說到了亞馬遜,阿里巴巴恐怕也不得不提及了。作為阿里實驗室籌劃已久的「無人零售計劃」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淘咖啡」將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亮相,「淘咖啡」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體。

下面不妨來看看「淘咖啡」的購物過程是怎樣的。


  

消費者進入淘咖啡的整個購物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進店,用戶首次進店需打開「手機淘寶app」,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顧客將手機放在認證閘機上方,以通過驗證即可開始購物,之後全程無需再掏手機;


  

接著是選購,用戶可在店內拿起任何一件或者多件商品,或者在餐飲區點餐,這個過程與日常的購物並無二致;


  

最後是支付,支付的過程是透過一道結算門完成的,離店前,用戶必須經過這道結算門。結算門由兩道門組成,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它便會自動開啓,用戶走出這道門後,系統會自動對顧客所買的貨物,進行辨識與結算,結算完成後,會有語音提示顧客,此次購物所花金額,隨即第二道門便會自動打開,顧客離店。

阿里的這套無人零售技術,主要涉及三大核心技術,即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結算意圖辨識和交易系統,及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

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主要解決在開放空間裡,對消費者身份的辨識問題,將顧客的生物特徵與淘寶ID,進行綁定,以實現對顧客的身份確認。

對商品的辨識是如何實現的?主要依賴結算意圖辨識和交易系統來完成,如前文所言的結算門,它是由兩道門組成,對商品的辨識過程,就是在這兩道門之間完成的,阿里的這套系統究竟是透過RFID技術,還是機器視覺辨識,來完成對商品辨識的,目前還不能十分確定,筆者以為機器視覺辨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則主要是追蹤消費者,在店內的行為及運動軌跡,該功能主要依賴多路監控攝影機。透過捕捉消費者的行為,判斷其對特定商品的態度,或透過對諸多消費者在店內的運動軌跡、或在特定貨架前的停留時間,來指導商家調整貨品的陳列方式等。

會不會覺得阿里的淘咖啡與Amazon Go非常相似?確實如此,Amazon Go的研發負責人任小楓,目前已帶領團隊加入阿里,與Amazon Go相似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淘咖啡與Amazon Go最大的不同,體現在結算技術上,前者的結算是在一個特定區域,即結算門中完成對商品的辨識與結算(同時完成了對顧客身份的辨識),後者則在貨架上即對商品進行辨識,這就更容易出現張冠李戴問題(更多詳情見本文Amazon Go部分的介紹),因此,淘咖啡在一定程度上,可算是Amazon Go的一個改進版。

Take go
近日,娃哈哈早期創始人宗澤後,對外宣佈與深蘭科技達成策略合作,簽下了三年10萬台無人商店,預計總金額高達近百億人民幣,並計劃在未來十年間,擴大到百萬台的規模,此事在零售界引起廣泛關注。

  

那麼深蘭科技是何方神聖?其正是Take go無人商店的研發企業。早在今年2月份,阿里系下的芝麻信用,便與深蘭合作推出快貓無人值守智慧門市店,和「拿了就走,免現場結算」的 Take go信用結算系統,本次再與哇哈哈合作,說明深蘭科技在無人智慧零售店領域的技術,已得到認可。

Take go系統之所以能實現「拿了就走」,主要應用了卷積神經網路、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生物辨識、生物支付等人工智慧領域先進技術,這其中涉及兩個關鍵的技術,一個是生物辨識技術,從Take go的應用場景影片中可以看到,顧客進入Take go 無人店,需要手掌按在生物辨識讀寫器上,這個辨識器不是掌紋或者指紋辨識器,應該是靜脈辨識器,靜脈辨識技術要比指紋辨識精確很多,也更大程度地避免了被冒用的可能性,很好地確保了用戶資金的安全性。

另外一個關鍵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卷積神經網路技術,該技術主要用於對整個無人零售店內,物品的監測、辨識與跟蹤。其中,對商品的辨識是透過機器學習,然後對圖像進行辨識,也就是說每次商店進貨新品類時,都需要對該商品進行機器學習,將該商品的一些特徵數據資訊,記錄到數據庫中,然後圖像辨識系統依據特徵數據訊息,對該商品進行辨識。

當顧客走進Take go無人零售門市店,並拿起商品時,不管商品的位置是在顧客手上、懷中、口袋還是背包內,系統都能監測與辨識,顧客離開商店時,會收到對應的賬單,並被系統自動扣款。

Take Go還有人店對話系統,透過定向聲源原理和算法,Take Go零售店還可以向顧客,進行一對一語音產品推薦,根據顧客之前的購買記錄判斷出其喜好、偏向,向其推薦類似商品。


從中國開始到未來,Teke Go智能無人零售的解決方案

Take Go的宣傳影片來看,似乎比Amazon Go還要先進,筆者嘗試與深蘭科技方聯繫,以向其瞭解更多的技術細節,截止目前未有回應。

Take go似乎同樣也沒有採用RFID技術,可以肯定的是,官方宣稱的基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卷積神經網路技術,可能是一系列技術的融合,相信其包含了影像/圖像辨識技術、定位技術等。

同時筆者有理由,對 Take go 的防盜技術感到憂慮,儘管顧客進店需要進行靜脈辨識,但當門處於開啓狀態時,倘若顧客直接進入並拿走商品,這個過程不會有任何阻礙,同時這類無人零售店的 SKU肯定不會很多。

繽果盒子
歐尚、大潤發相繼在上海推出無人零售商店繽果盒子,一時之間,繽果盒子儼然成了零售業界的「超級網紅」,其背後的研發公司中山市賓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亦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入口

繽果盒子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首先顧客進入商店,需要掃描二維碼,目前只支持微信掃描,暫不支持支付寶,如果微信沒有實名認證,同樣無法進入。

用戶在商店內選好商品後,需將商品整齊放置於收銀台檢測區,然後,檢測台邊上的顯示螢幕,會自動顯示一個收費二維碼,用戶可以利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付賬,然後離店即可。


收銀台

就購物體驗而言,繽果盒子顯然無法做到像Amazon Go、take go及淘咖啡那樣「即拿即走」的購物體驗,它採用的技術相對簡單,但可靠。

繽果盒子主要採用了RFID技術、人臉辨識技術等。店內商品包裝上皆貼有RFID標籤,這就避免了像Amazon Go、 Take go 那樣需要進行複雜的圖像辨識過程,內置的全視角影像監控,可有效震懾顧客在店內的作弊行為(比如破壞商品、撕毀RFID標籤等),當然,一旦出現作弊行為,系統會自動報警,相關人員,會及時趕到現場處理。


  

繽果盒子購物體驗不及前三者,相對傳統便利店,繽果盒子的優勢是減輕了對人的依賴,提升管理效率。

據官方介紹,4個人可完成40個盒子的管理(盒子最大的SKU為800),這個相對優勢在Amazon Go及 Take go 未被大規模普及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當然繽果盒子也有其不足,比如一旦有顧客作弊,在相關工作人員趕來前的這段時間,作弊者有足夠的時間離開,這也是目前繽果盒子,多數被安置在封閉的中高端小區的原因了。 

便利蜂
便利蜂之所以備受業界關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幾位創始人:從7-11北京大區經理職位離職,並創建鄰家便利店的前董事長王紫,及去哪兒網的創始人莊辰超。


  
便利蜂的自助購物與繽果盒子相似,流程稍有不同。其入口是便利蜂app或微信內的便利蜂小程序,透過app或者小程序掃描二維碼,接下來是連接門店WiFi/掃描門店二維碼,手機掃描商品二維碼(自助模式下最多支持9件商品),然後線上利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後續還需掃描支付憑證,經確認後即可離開。


  

由介紹可知,便利蜂無人店比繽果盒子的技術含量還要低些,基本上與目前常規超市的差別並不大,對商品的辨識是透過二維碼進行的,而非繽果盒子所採用的RFID。

相對而言,便利蜂無人店的購物過程,已經較為繁瑣了,其優勢可能更多是體現在通路及供應鏈上面。

Wheelys
來自瑞典的初創公司Wheelys,在上海開設了一家無人零售商店,該商店主要由應用程序控制,首先,顧客需要在智慧手機上,安裝一個允許訪問該無人商店的應用,進入商店後,顧客只需要掃描想要購買貨物的條形碼,離店時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


  

該無人商店由 AI 控制——稱為「Hol」的全像商店助理,可幫助客戶進行購買,或提供使用服務的說明。此外,無人店的屋頂還配備了 4 台無人機,顧客可通過app訂購,無人機就會帶著商品送至你家(跟京東正在嘗試的送貨方式相當,但這個功能仍在測試中)。


  

防盜防損方面,該門市店主要採用攝影機監控,加入店進行身份驗證,此外還有Wheelys公司的一些專利授權技術的加入,Wheelys公司的盈利大頭,很可能就是向第三方零售商授權該技術,至於具體是何種技術,Wheelys公司並沒有透露更加詳細的資訊。

Wheelys公司的這套無人商店技術,同樣處於測試階段,Wheelys公司對一系列核心技術的遮遮掩掩,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該技術,似乎並無太多亮點,能不能在中國大範圍推廣尚未可知,況且中國已有這麼多的無人商店競爭者了。

羅森無人商店
全球第二大便利店連鎖機構羅森,即將在中國推出無人零售店,目前,該無人零售店尚處於內測階段。

羅森無人零售店主要有三個入口,即火星兔子app、微信公眾號,及羅森點點app,用戶透過上述入口進入後,系統會自動定位到顧客當前所在的門店,顧客透過掃描所選商品的二維碼後,將商品加入到購物車內,確認所選的商品後,系統會自動進入支付頁面,此時介面會自動顯示商品的促銷價和會員價,然後用戶可選擇支付寶或者微信進行支付,支付後每個顧客會有一個聚合碼,將聚合碼給工作人員掃描後即可離店。



可見,該套無人系統與前述的便利蜂有相似的地方,便利蜂最多一次可購買九件物品,但羅森的這套系統一次只能購買五件。

羅森的這套系統,嚴格來說還算不上是無人零售,它只是將原本需要工作人員來完成的掃描與結賬流程,下放到顧客自己來進行,同時在購物的最後環節,還需要工作人員的參與才行,但它又比傳統的流程稍微先進了一步,並且整套系統的升級造價並不高,還是一個不錯的嘗試了。

據悉,羅森(Lawson)和松下電器公司合作,正在日本本土進行更為先進的無人商店試驗,其特色是發明一個特別功能的購物籃,顧客只要將物品放進籃內,裡面的掃描器就會自動閱讀物品上的電子標籤,結賬時,只要將籃子放在自動化櫃台上,籃裡的貨品,就會自動滑入塑膠袋,可為顧客節省裝東西的時間,更為詳細的技術介紹,合作雙方尚未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RFID標籤在這套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7-11
既然談到了羅森,7-11當然也要提及一下了。作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機構,7-11同樣展開了自己在無人零售方面的佈局,該無人商店大致的流程是,首先顧客要綁定自己的信用卡或者銀行卡,進入無人店後,只需將所購商品裝進購物筐,然後將其放到專用的機器收銀台上,就可瞬間完成結賬。

可見,7-11的無人零售方案與羅森在日本的解決方案頗為相似,7-11的無人零售方案相信也引入了RFID標籤技術,據7-11相關人士透露,如果該技術方案成熟的話,被全球的7-11便利店推廣應用也是可能的。


  
7-11在技術及理念上,一直頗具遠見且較為激進,這點在無人機的商業應用中可見一斑。據悉,7-11與Flirtey無人機公司合作,在內華達州雷諾市已成功完成了77次無人機商業遞送服務,這甚至是像亞馬遜與谷歌,這些技術巨頭都尚未做到,相信在無人零售店領域,7-11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黑科技。

整體而言,像7-11、羅森這樣的國際巨頭,在無人零售店領域的佈局並不激進,這恐怕與其根深蒂固的傳統企業基因,有較大的關係,技術不是他們的強項,像亞馬遜、阿里巴巴這樣有互聯網血統的企業,則相對激進些,不管怎樣,技術在下一輪的零售行業較量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小e微店
號稱企業員工「身邊的便利店」的小e微店,目前,其主要分布在高端辦公樓、科技園區等區域,其入口主要是官方app、微信公眾號及微信小程序,用戶透過上述入口,掃描門市店二維碼進入無人店,與此同時,實際上也完成了門市店的定位,用戶選好商品後,用手機掃描商品的二維碼,進行結算支付,然後離開。


  
筆者在與小e微店方溝通時,對方透露目前只支持微信支付,未來是否會支持支付寶尚不確定。小e微店與便利蜂一樣,都採用了低成本的二維碼解決方案,二者的購物流程也有頗為相似。

顯然,無人商店已成為全球零售業的新風口,甚至可說是全球零售業一個新的戰略高地,誰能夠在第一時間佔據,無疑會具備先發優勢,這也是目前像亞馬遜、阿里巴巴這些巨頭涉足的最大原因,但它距真正全面落地尚需時日,技術是其最大的瓶頸!

總結:
目前無人商店在技術上大致可分為三個流派,Amazon Go、淘咖啡及Take go 可劃為一個流派,三者用的都是目前大熱的先進技術,比如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感測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路、生物辨識等,三者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沒有採用RFID技術,這點頗值得深思。

第二個流派則主要是指繽果盒子、7-11、羅森日本無人店,這幾家主要利用了RFID標籤技術,RFID在對貨物的辨識與防盜上更具優勢,該方案由來已久,技術上也較為成熟了;

第三個流派則是像便利蜂、小e微店等,主要是利用二維碼來完成對貨物的辨識,優勢是成本低,與傳統零售較為接近。
目前來看,所有的無人商店皆存在諸多缺陷,應該說Amazon Go、淘咖啡所提倡的「拿了就走」的購物體驗,才是理想的無人零售,但其所採用的一系列先進技術的可靠性與穩定性,目前尚無法保證,像Amazon Go對錯位商品的辨識、商店人流量大時的身份確認等,都亟待技術的再發展;

像第二及第三流派所言的無人零售,特別是第三流派,與傳統的零售存在較多相似處,但減少了人的參與度,提升了效率,別小看這一點點改進,在Amazon Go尚未落地前的這段技術空擋期,它們一旦規模應用,其創造的效益同樣會非常驚人!


                                                                                                                                                                                                                 


1 comments:

匿名 提到...

很詳細的文章!竟然沒人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