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別再提什麼雲端運算,你需要的只是雲端服務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來源:鈦媒體 作者:Alter

  
這些天有不少創業者詢問雲端運算和雲端服務的區別,就連有一定經驗的開發者,面對這兩個概念的時仍然是一頭霧水。

在雲端運算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從業者樂於宣傳「雲端運算」的概念,以至於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慧能等詞彙成為不少人的口頭禪,而當雲端運算在市場上真正興起,湧進了大批想要瓜分大餅的創業公司,又往往以「雲端服務」為自家的產品背書。


即便在很早的時候,就有專家呼籲「雲端運算」和「雲端服務」這兩個概念應該加以區別,商業市場顯然並沒有聽從這一建議,如今整個雲端運算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達3000億美元,雲端運算和雲端服務的概念也越發的模糊。



雲端運算和雲端服務的區別在哪裡?
一般來說,提到雲端運算不少人會想起三個詞彙,即IAASPAASSAAS,單從字面來講,其中的SService(服務)的縮寫,也是雲端運算最典型的三種服務模式。不太嚴謹的說法是,IaaS是最基礎的雲端運算產品,而PaaSSaaS以及後來衍生出的諸多概念,都屬於雲端服務的範疇。


不過,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雲端運算」是指一種技術架構,主要包含了虛擬化、自動化佈署、分散式運算等技術,這個技術架構的優點是,可以對外表現非常優秀的並行運算性能、規模伸縮性和健壯性。


而「雲端服務」是指在雲端運算的技術架構支撐下,對外提供的按需分配、可計量的IT服務,可用於替代用戶本地自建的IT服務,主要分為三個層次:IaaSPaaSSaaS。而市場上之所以導致這兩個概念的混亂,大概是三個原因造成的。

1、造勢需要
不管是早期的雲端運算廠商還是客戶,乃至為用戶提供雲端儲存服務的廠商,都有鼓吹「雲端運算」概念的嫌疑。從目前來看,這一策略不可謂不成功,雲端運算萬億市場空間的共識已經形成,政府也多次表態支持雲端運算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在雲端運算的概念下,一些基礎的雲端服務早已滲入到網路的每個角落,比如雲端儲存服務。

2、轉移焦點
一些雲端運算巨頭,過去一直在強調「運算」的價值,原因在於雲端運算開始時的競爭對手,是傳統的IDC服務商,外界對雲端運算的理解也有些狹義,通常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很容易理解的是,在服務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強調雲端運算的彈性服務更容易贏得客戶的青睞。

3、雲端運算的早期用戶決定的
除了大眾化的雲端儲存服務,直到今天很多雲端服務的買單者,仍是企業用戶,尤其是大型的企業用戶。它們對雲端運算的早期需求,侷限在IT基礎設施上,最典型的就是亞馬遜的EC2,提供Web服務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彈性地在虛擬主機上運行程序。只不過EC2翻譯過來應該是彈性運算雲,市場則直接採用了「雲端運算」這一詞彙,後來更是被用於概括各種雲端運算服務。


縱觀市場上的雲端運算規模格局,已然進入到了由微軟、IBMSAPAWS等國際背景的雲端服務提供商,IBM IT巨頭,和網路內容營運商,谷歌、臉書等網巨頭和眾多中小雲端服務商組成的雲端運算2.0時代。或許也意味著「雲端運算」的光環正在慢慢褪去,雲端服務的時代即將到來


雲端服務比雲端運算有著更大的價值?
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講,除了雲端運算的服務端架構服務,還需要測試、BUG分析、數據分析工具、推廣平台、反饋與客服平台等複雜且多樣的服務。更重要的是,他們並不關心雲端運算在基礎設施上較於傳統IDC有何創新,更關心雲端服務是否能夠幫助他們降低開發成本、營運成本甚至穩定性所帶來的風險成本。

就好比說,有人將雲運算形容為互聯網的水、電、煤,也就是基礎資源,但大多數用戶並不關心這些基礎資源是怎麼來的,而是關心可以用來做什麼。從這個角度來看,雲端服務比雲端運算更加大眾化,也意味著更大的市場。


根據2015年雲端運算廠商的銷售額來看,AWS的成績是79億美元,微軟斬獲了11億美元銷售額。在這個差距背後,微軟Azure的產品在測試數據上並不輸於AWS,但在AWS的子產品中,除了EC2為運算雲之外,其他產品皆為雲端服務。

 

Dropbox稱,AWS95%的新產品和新服務都是客戶需求反饋的結果,僅在2015年,Dropbox就為AWS產品組合新增了722項新的功能和服務。相比之下軟體出身的微軟,在針對用戶的營運服務上的缺失非常明顯,這大概是AWS獨佔全球50%以上市場市佔率的原因所在。

此外,甲骨文不久前宣佈以5.32億美元收購了節能數據分析公司Opower,微軟傳出了收購物聯網企業Solair的消息,亞馬遜宣佈將和Salesforce一道發力物聯網。除了擴建數據中心補充技術設施方面的實力,雲端服務已經成為國際雲端運算巨頭們軍備競賽的又一個要點。

其實,跳出「雲端運算」的概念從雲端服務的角度出發,更容易理解為什麼如中國的新浪、網易等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雲端運算市場,以及創業者和投資機構看好這個領域的原因所在。(台灣這邊還沒有類似的廠商案例出現,就算有規模或市場都沒有中國的優勢,但台灣相關業者該思考,如何從產業鏈整合,發展出適合台灣自己國內,同時又是用網國際市場發展的雲端服務。)


簡單來說,雲端服務是運行在雲端運算上的,巨頭們可以通過自研的形式,彌補在基礎設施上的不足,創業者也可以通過租賃公有雲或私有雲的形式,打破進入雲端運算行業的門檻。於是乎,雲端服務領域出現了兩種不容忽視的力量。
 

其一、借助技術開放佈局雲端市場的網路巨頭
中國最為典型的就是新浪和網易,比如說新浪搭建了中國第一家公有雲端運算平台,網易打造出了網易雲信、網易蜂巢等優勢產品。這類廠商的優勢在於擁有豐富的網路產品研發經驗,對開發痛點有著深入的瞭解,比如智慧農夜需要的服務,團隊協作需要的服務,產品運營需要的服務,進而在雲端運算的基礎上對外提供相對優質的雲端服務。

在宣傳時不再強調IAASPAAS SAAS等概念,開始主打「服務」的優勢,具體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快速部署、免運維等,就好像網易從「營運雲」、「運作雲」、「研發雲」等角度重新定義雲端服務。

其二、深耕雲端服務細分市場的創業公司
2015年開始,雲運算領域的融資案例不斷出現,深耕雲端服務細分市場的創業公司開始成為資本的新寵,儘管這些企業並沒有自身的雲端運算能力,但對雲端服務的打包和整合,卻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個性化雲端服務的趨勢。


以容器雲市場為例,從2013年開始,Docker技術開始成為關注的焦點,市場上的一些創業者在Docker環境的基礎上,加入一鍵佈署、資源編排服務、鏡像倉庫、雲端資料庫、群集功能等,形成了CaaS容器雲,中國知名的容器雲廠商已經有時速雲、精靈雲、數人雲等,且相繼完成了千萬級的融資。當然這個領域也吸引了巨頭的加入。

 

最後要說的是,拋出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雲端運算」一詞在市場上有被妖魔化的趨勢,即無限放大「運算」的價值,而忽略了「服務」的重要性。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雲端服務的實現離不開雲端運算的支撐,但過於強調運算的結果,而弱化雲端服務的提升,就好比養大了一頭大象,最終卻發現少了托運大象的運輸工具。


用戶選擇雲端運算是希望,將之前硬體投入的成本轉移到更便捷的服務上,而非為了獲取所謂的運算能力。借用一句偏激的話說:雲端運算將死,雲端服務永生。至少是時候理清韻算和服務的關係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