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工業 4.0 與物聯網:「製造」向「智造」的轉型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來源: 慧聰工程機械網
  
「我們要以從來沒有見過的方式,推動低迷的經濟」,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說,「誰看到了一個潛在的」 光明時代 「在邁進。」波特認為,這個「光明時代」就是物聯網(IOT),他認為,物聯網重塑競爭格局,比互聯網的到來更顯著。這是是在過去50年的第三大技術「浪潮」中最大的,其生產潛力巨大,會提供一個新的繁榮時代。
  

最近10年或15年經濟一直是「相當慘澹」的。在IT和互聯網的驅動創新下,投資和創新的速度「已開始放緩」。但是,這將由物聯網(IOT)技術改變,並帶來「巨大的」提高效率,邁克爾·波特說。一項分析預測顯示,在2020年之前,全球在產業物聯網方面的支出,保守估計約為 5000億美元,到2030年,產業物聯網的全球生產總值,更可能高達15萬億美元。
  
根據Gartner的資料,物聯網(IOT)廠商在2020年,將獲得超過3090億美元的盈利。而大部分的盈利,將會來自於服務。Gartner還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將由260億台設備組成。思科認為,到2018年,所有這些設備將會最終主宰互聯網。

  
物聯網愈加凸顯出為工業企業創造巨大商機的能力,也因此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業正處於提升轉型的關鍵點,企業要實現由“製造”向“智造”的轉型,核心技術是資訊技術,資訊技術需要從僅僅以自動化為基礎的成本節約時代,邁向一個智慧化與價值創造的時代。如何找準物聯網生態系統的關鍵節點,並進行提前佈局,是物聯網未來重要的策略決策。
  
物聯網地位逐漸被提升,還體現在各國促進產業升級的戰略中,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畫」、日本的「科技工業聯盟」、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 ,以及中國去年上半年推出的製造業「中國製造2025」……顯然物聯網已成為各個國家的戰略,都在探索未來工業發展的模式

其中,德國工業4.0顯然領先一籌,目前正致力於標準製訂,統一一個介面,即通向資料終端的「介面」。德國總理梅克爾認為,德國可成為工業4.0標準的推動者,並在歐洲甚至全球推行這些標準。

這之前先普及下工業4.0的定義,它是指利用物聯資訊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資料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工業4.0的表像是資料化與智慧化,其核心內容還是當前所有網路企業都在強調的—連接。
  
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其意義在於,在工業4.0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這使得企業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
  
為什麼德國會提出來?這與德國的精工作業有關係,在蒸汽時代,歐洲成為世界生產製造業的核心,將生產成本大量降低,德國也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待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的軍工製品需求讓德國的生產製造實現了快速飛躍,設計、研發與生產高速上漲,至大戰技術後基本完成第二次技術沉澱,至此德國也進入了工業3.0時代。

  
工業4.0是大數據革命、動互聯時代背景下,對企業進行智慧化、工業化相結合的改進升級。這是企業更好的提升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工業4.0」專案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慧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慧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畫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慧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援。
  
智慧化服務是被廣泛看好的未來下一步。工業4.0的內容以智慧化基礎,智慧化也是物聯網的一部分,德國沒有把工業靠攏向互聯網,而是把物聯網元素融進工業4.0。  

這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未知的時代。未知遠大於已知,未來空間無限。

按此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