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設計不是三星的救命稻草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leiphone 焱真人


近期,三星從英國的設計所Tangerine挖來了Lee Don-tae擔任公司全球設計團隊的高級副總裁,負責管理三星的全球設計中心。

毫無疑問,這是三星提升競爭力兼挽回敗局的一大舉措。

我不看好這個舉措。三星不是沒有嘗試過在設計方面下功夫。Galaxy Alpha號稱三星最美智能手機,四個月就草草收尾。當然,不排除三星汲取了經驗教訓之後,給出了堅持就是勝利的藥方:法國公司不行(Galaxy Alpha是法國公司設計的),找英國公司挖人,設計這條路沒有錯。

其實,設計並不能挽救三星。為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楚三星敗在哪裡。

三星的潰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高端的潰敗,另外一部分是中低端失守。高端潰敗讓三星利潤大減,中低端失守讓三星的銷量大幅度下滑,影響了元器件部門的出貨量,間接影響了整個三星的競爭力(最新研發的技術用在Galaxy S上,再過渡給中低端產品,充分壓榨了新技術能夠帶來的利潤)。

弄清了潰敗的性質,三星的做法就好理解了——中低端失守暫且不談,從英國的設計所挖高級牆角,肯定不是為了增強中低端的設計——奪回高端市場。盤活了高端市場,才能對中低端的Android同門產生真實不虛的品牌優勢,才能讓消費者認可三星就是比其他的Android機高一檔的印象,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的為中低端三星產品的溢價買單。你們賣1999,我賣2099,或者2199,甚至是2299

經歷過眼球追蹤、Edge邊創新的失敗,三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他一如既往地望向蘋果,就像一個學渣,想要copy學霸,好弄個滿堂彩什麼的。蘋果各個方面都成功,設計、生態、OS等等,要學的地方實在太多,不可能全面學習(很多地方想學也學不了)。

本來,三星以為創新是蘋果致勝的法寶,於是有了眼球追蹤以及其他創新,但是,市場並未給予熱情的回應。他轉向了,嘗試設計。三星忽視了一點,他的潰敗絕逼不是設計的潰敗,也不是空難式的潰敗——空難很多時候是一系列人為的小失誤、機械的小故障累加的結果。飛機失事的三個典型前提:輕微的技術故障、壞天氣、疲憊的飛行員。

這三個前提單獨任何一個都不能造成事故,只有三個前提同時具備,並同時作用在機組每一個人身上的時候,事故才會發生(《異類》作者瑪律科姆·格拉德威爾)。他的潰敗只有一個根本原因,創新。
其實,三星已經抓住了重點。

過去,我認為三星不存在有價值的創新,經過對Siri的思考,我改變了看法。三星還是有一套的,例如眼球搜索,例如Galaxy Edge的那個邊,都是非常優秀的創新,可為什麼三星的創新全都死了,蘋果的創新卻譽滿天下?我想,可以從Siri波瀾起伏的歷程裡找到一部分答案。

Siri剛剛推出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情況?全民讚歎。Siri推出半年之後呢?大家的印象改了,Siri不過是一個玩具。再後來,Siri好像消失了,沒什麼人提及。三星的眼球搜索和Edge的那邊就像Siri。為什麼會這樣?在普通用戶看來,他們華而不實。在Geek眼中,這些創新沒什麼可以嘗試的地方,沒有有趣的好玩的App支援這些創新,他們挖掘不到什麼。眼球搜索就是眼球搜索,沒有幾個應用,體驗過後就再也沒有別的了,就是新鮮一下。

蘋果的大部分創新則大不同,它們落到實地。蘋果把多點觸控技術搬上愛瘋,這只是一個開始,《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出現了,把多點觸控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多點觸控技術有了一個新的開始,有了新的生命,當年,有人為了《水果忍者》買了愛瘋。

一言以蔽之,蘋果的創新讓用戶感知到了,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感知到,不僅如此,遊戲這個東西有相當的魅力,號稱第七藝術,使用智慧手機的用戶多一半時間花在遊戲上面,用戶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水果忍者》、《憤怒的小鳥》,一遍又一遍的體驗多點觸控,這樣一來,多點觸控就成了可以感知的創新。指紋辨識也在向這個方向前進。

雖然不是從遊戲這個角度切入,而是日常生活當中,但也讓用戶感知到了。

所以,三星的重點應該是放在讓自己的創新能夠讓用戶更廣泛的感知,大部分時間能夠用到,而且是主動的使用,例如遊戲的時候,或者是成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這樣才能拉近與蘋果的差距,拉開與Android同門的差距。


至於說設計,是一個必要的東西,三星的智慧手機需要品味,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他們對設計並不敏感,倒是創新總是能讓他們眼前一亮,並且,創新能夠成為他們購買的理由。

                                                                                                                                                                                                                            

0 comments: